《我是猫》发表于1905年,是作者夏目漱石的处女作,也是使其赢得不朽声名的作品之一。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最负盛名的文学大家。他1867年1月5日出生于江户(今东京),原名夏目金之助,中学时酷爱汉诗汉文,1893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大学期间开始从事俳句写作,毕业后先后在东京高等师范、四国松山市和九州熊本市高中担任教职,1900年公费留英三年,回国后在东京帝国大学任教。1905年发表《我是猫》的第一章,获得赞赏,后写成长篇小说。夏目漱石一生著有两部文论、大量俳句、几百首汉诗、若干随笔和书信,他的最大贡献在于用十几部长篇小说和大批短篇小说竖起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被誉为日本的“国民作家”。1916年12月9日逝世。
《我是猫》这部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含有种种复杂的笑的要素,作品每一篇章都充满了笑声。有对自己人的调笑与嘲谑,也有对厌恶对象发出的冷笑与讥讽。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笑,笑必然带有各式各样的感情。在这部作品里,漱石笔下的一群知识分子显然是自己人,他们发出的笑声基本是调侃的笑、揶揄的笑,有时也带一些凄苦自嘲的味道。但在这种自嘲背后,隐藏着一种自爱自怜的感情。漱石对其厌恶的、要鞭笞的对象则换成轻蔑的笑、鄙夷的笑,以笑作为有力的讽刺武器。
一
《我是猫》的笑素首先体现在漱石奇特的艺术构思——以穷教师家里的猫为整个情节的叙述者上。
这是一只被巧妙拟人化了的“灵猫”,也是一只善思索、有见识、喜议论、好调侃并且富于正义感的猫。它被教师收养,也就带上了某种知识分子的习性,但在发表议论或吐露妙语警句时,它又高居于主人之上,对主人极尽调侃、批评之能事。它描述了主人一家——孤僻狷介的主人、未能免俗的女主人、喜欢捉弄它的三位小姐的言行;也描述了主人狭小的生活圈子里的几位座上客,观察其音容笑貌,剖析其心理,评论其种种可笑行径。
漱石通过猫眼首先介绍了当穷教师的主人苦沙弥的形象。
主人难得和我见上一面。听说他的职业是教师,每天从学校一回来就一头钻进书斋,几乎再不出来。……我时常蹑着脚儿偷偷窥探他的书斋,见他经常大睡午觉,有时把口水流到摊开的书本上。他消化不良,所以皮肤淡黄,缺乏弹性,没有生气。可是他食量很大,每次填饱肚皮之后就吃胃散,然后摊开书本,读上两三页就发困,往书本上流口水,这是他每天晚上重复的“功课”。我虽然是一只猫,却时常想:“干教师这一行实在是惬意。如果我生来是人,我就只做教师。……”可是据我主人说,再也没有比做教师更辛苦的了。
显然,漱石对苦沙弥这个“像牡蛎一般把自己藏在壳里”,只知在书本里讨生活的知识分子抱有自嘲的态度。反过来说,这种重知识、爱学问的习性也是知识分子的自负。这从后来猫反复描述苦沙弥如何大讲知识的可贵也可以看出来。
作品一方面使用旁敲侧击的手法来刻画主要人物苦沙弥,另一方面也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