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西奥多·德莱塞和《嘉莉妹妹》复原本
“真该死,看到那可怜巴巴的古老语言,
那表达有节制的思想的工具,被挖去了内脏,
像一只漏气的足球那样在无边无垠的中西部
田野上被踢来踢去,是多么有趣啊。”
——福特·马多克斯·福特论
德莱塞:《人生的画像》〔1〕
一八八九年八月的某一天,十八岁的嘉罗琳·米贝——“一家人带着几分亲热的感情称之为嘉莉妹妹”——从威斯康星州的哥伦比亚城乘火车到芝加哥去,从而使她(以及刚把她写入他第一部小说的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的那个富有惊人的才华的,但是并不始终有把握的新闻记者)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人物。自从二十八岁的西奥多·德莱塞突然于一八九九年秋天,在半页黄色抄写纸上写下“嘉莉妹妹”这几个字,从而开始写他的第一部小说,至今将近一个世纪了。以前他从未想到要写小说,后来是在阿瑟·亨利的敦促下才开始这么干的。阿瑟·亨利是德莱塞过去在托莱多《刀锋报》工作时的雇主,是他当时最知己的朋友。亨利本人就是一个行文流畅、但并不特别动人的小说家,然而他老于世故,是个“思想解放”的丈夫,十九世纪末新闻界人士所喜爱的那种叛逆性的极为自信的思想家。和德莱塞后来的朋友和拥护者亨·路·门肯〔2〕一般,亨利对德莱塞是个权威性的人物,德莱塞将作为社会小说家显示出可畏的力量,但是缺乏自信心。
德莱塞身上始终保持着他那大家庭的贫困和谋生无路、信天主教的德国父亲的僵化思想以及他自己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所造成的创伤。而亨利在许多方面对他施加影响,要不是亨利对一九〇〇年出版《嘉莉妹妹》的写作、编辑和出版所起的作用,今天就不会有人记起他这个人了。当德莱塞要写剧本时,亨利敦促他动手写他最初的那些短篇小说;亨利删去了《嘉莉妹妹》原稿中的许多句子和段落,其理由主要是因为德莱塞对于书中人物的命运所作的哲理性的探讨,对小说那不带个人感情的调子是不需要的;还有,当弗兰克·道布尔戴企图取消这部小说的出版时,亨利要德莱塞坚持道布尔戴-佩奇出版公司应遵守它的合同。
亨利也可能是从来不能长久地钟情于一个女人的德莱塞的榜样——德莱塞对自己的这个弱点从未停止过自责。德莱塞的第一个妻子萨拉·奥斯本·怀特(又被称为朱格)是密苏里州的一个美丽的红发女教师,德莱塞于一八九三年在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爱上了她。她的坚强的原则性,曾经是他“放浪不羁的”姐妹们(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的原型)不检点行为的可喜的对照,后来却使心情容易变化的德莱塞感到受不了。在这以前,亨利非常镇定地抛弃了妻子,爱上了安娜·马伦。马伦对于后来出版的《嘉莉妹妹》这一版本也将起到作用。她开了一家打字社,由她手下的“姑娘们”一个接一个地将原稿打成,作为给德莱塞的一份礼物;这些打字员也在总是“可以修正的”德莱塞的原稿上发现些需要修正的地方。
当德莱塞似乎在昏睡状态中在半页黄色抄写纸上写下“嘉莉妹妹”这几个字,从而开始他的小说时,他自然是在想他的妹妹埃玛,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将受到另一个人的有力的影响。埃玛同一个有妇之夫,芝加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